-
- 首页 > 质量体系 > 育苗规程 > 育苗规程
-
-
马尾松育苗技术规程
一、种子处理
二、播种时间
三、播种方法
四、苗木培育方法
五、苗期管理
六、苗木出圃标准
七、场地的卫生管理
八、育苗物资的保管
九、装苗
马尾松育苗技术规程
一、种子处理
催芽前选种:选择粒大饱满,有光泽,内外种皮紧贴的优良种子,并将种子置于水中,去掉浮于水面的种子,只将沉于水中的种子用来播种。
种子消毒: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min;或用0.5-1%的硫酸亚铁溶液浸泡15min。经消毒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稍晾干后待用。
种子催芽:用40℃的温水,浸种至自然冷却,继续浸种至24h后即可播种。
二、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选择在9月中旬。
三、播种方法
采用密播移芽的方法。一是播种苗床的准备:将畦面筑成宽1~1.2m,长2~5m,然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二是将催芽的种子均匀播入畦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为0.12~0.15kg。用经过筛的火烧土或黄心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后用塑料膜覆盖达到控温,保温、催芽以及防鼠的目的;三是进行芽苗移栽(芽苗种壳脱落后,即可移栽),移苗前将催芽床淋透水,移苗时轻拔芽苗,将较长的主根截去1/3,放于盛有生根剂的清水碟内。
四、苗木培育方法
将轻基质网袋容器杯整齐摆放到苗床上,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芽苗移栽前将轻基质杯淋透水。将拔起的芽苗直接种入容器中,种后用竹签轻斜插压,使芽苗的根紧接基质,随即淋足定根水,并加盖80%遮荫网。此后保持基质湿润,一般早、晚各淋水一次,视天气情况适当增减淋水次数。
五、苗期管理
1、施肥管理:芽苗植入容器后约30d,施3g/L磷酸二铵或复合肥液,每10d施1次,促进苗木根系发育;苗木进入生长旺盛期后,施用尿素等速效肥,浓度为5~8g/L,每周施1次;此后可喷2g/L磷肥或钾肥,以促进幼苗木质化,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成活率。
2、空气切根:在苗高12~15cm以上时,密切观察苗木侧根生长状况。当发现侧根穿出容器时,将苗木架离地面,移动容器苗使其相互间产生空隙,达到空气修根目的。适当控制淋水次数,使容器基质含水率在50%左右,从而促进苗木须根增多,提高苗木质量。
3、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定期喷药。芽苗移栽后10d开始喷洒800倍甲基托布津,以后每隔一周喷1次,采用百菌清、多菌灵等多种灭菌剂轮流喷洒。
出圃前2个月,逐渐减少淋水次数和淋水量,停止追肥,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强其抗逆性。
六、苗木出圃标准
苗木出圃质量标准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628.2-2009标准要求执行。马尾松播种苗:苗龄0.5~1年,地径≥0.26cm,苗高≥14cm,木质化程度高,针叶尖挺,浓密而有光泽,饱满壮硕,侧根、须根多。
七、场地的卫生管理
1、及时清理育苗场地内及其周围、水沟、马路的杂草、轻基质、果皮等垃圾,保持育苗场地的清洁整齐和场地排水沟的畅通。
2、出苗后修剪小苗的枝条和死叶不能乱丢须及时清理,并统一放到苗圃垃圾池集中销毁。
3、苗木分级时或出圃后的废泥废袋、死苗、洒落的轻基质要及时清理并拉到围墙外倒,严禁倒在苗圃内。完整的轻基质杯要回收指定地点,且不能有果皮、死苗枝叶、石子等杂物。
4、黑网、薄膜、竹条、废弃的农药袋或者农药瓶等物品不能乱丢在育苗场地内或丢进排水沟及放于道路上。用不完的农药和肥料要放在指定的仓库内。
八、育苗物资的保管
1、保证淋水胶管、水龙头、分级托、遮阴网等公物的完好。
2、对黑网、薄膜、竹条、分级托等育苗物质要及时收入仓库,且对公物有管护的责任。
3、遮荫棚的四周要管护好,下雨或刮大风时要及时的把遮荫网收起或卷起。
九、装苗
1、苗木出圃时,要给苗木淋透水方可起苗。
2、接到调苗通知后,及时组织民工装苗。
3、起苗时,要安排人员全程监督民工装好苗,随时抽检苗木,保证装苗的质量、数量。
4、不能与顾客发生争执。
5、民工起苗完后,通知主管技术员进行最后抽查,抽查调苗数的5%左右。
6、装车时,按顾客要求叠好苗木。